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校企共同发展,2025年5月6日至12日,学校2023级康复技术专业学生走进校企合作单位——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工学结合活动。此次活动以《常见疾病康复》和《物理因子疗法》课程为依托,为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们搭建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平台,助力他们从“校园课堂”迈向“职业岗位”。

在工学结合见习活动开展前期,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与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康复科主任、带教老师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校院双方本着“学有所需、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育人目标,围绕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需求,对接岗位职责,共同制定了详细的见习计划。明确了以康复科常见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脑卒中,以及医院优势病种骨关节损伤及术后康复为核心学习内容,并精心设计了每日任务卡、工学结合实训活页报告,以“日课任务驱动、团队协同实践、即时总结深化”的递进式学习模式,学生于当日实践结束后,系统梳理学习成果、分析实践案例、总结临床经验,形成结构化实训活页报告,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高效转化。

见习期间,班级学生分为6小组,每天轮转学习不同任务,在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康复科临床一线开展实践。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评估与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物理因子治疗操作,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再到骨关节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方案制定,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带教老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原理讲解、规范操作示范及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协作模式深度参与患者康复治疗,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康复治疗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当日见习返校后,学生在专业授课教师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梳理见习内容,撰写报告,详实记录患者病例、康复评估过程及治疗方案,同时总结学习收获、分析实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批改点评见习报告并进行实训训练以助力学生强化理论与实践能力。
为期一周的工学结合见习结束后,学校与医院开展总结评价,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见习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此次见习深化了专业认知,提升了实操技能与职业素养,明确了职业方向;学生认真积极的表现、良好的专业风貌也获得医院带教老师认可。
见习结束后,带教老师们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提出宝贵建议。康复科胡婷主任希望加强合作,推动学校课堂与医院人才培养需求更早链接,创新培养与评价模式;康复专业老师们也建议继续深化联动开展康复专业课程的校院共育项目模块化与标准化建设,促进医院早期介入教学、校院深度融合。
此次工学结合见习作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实现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康复专业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多元化的协作机制,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康复技术人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实践。